有天晚上, 我滷了一鍋豬肉. 我嘗了一口, 味道很普通, 沒有那種讓人覺得好香, 想連吃2碗飯的衝動.
這味道, 讓我想起小時候吃媽媽燉的肉: 一種直接把豬肉加些醬油煮熟的味道. 肉沒有先過油, 沒有糖色, 沒有香料….
我對大喵說, 小時候, 我吃到這種味道滷肉, 一定會嫌: “不好吃”
事實上, 嫌東西煮的不好吃, 是常有的事...
後來, 約莫是我國中的時候, 有次媽端出一盤蒸鱈魚, 味道十分的好; 還有一盤媽沒煮過的菜餚, 還用番茄雕出螃蟹為盤飾, 令人眼睛一亮~
一問之下, 媽媽竟然去學做菜. 哇~ 我這位不像家庭煮婦的媽媽竟會對學做菜有興趣?!!
“妳不是常說我做的菜不好吃嗎?” 媽回答我的疑問.
自此, 蒸鱈魚成了我的指定菜, 大概也是以前的我覺得媽做的最好吃的一道菜…
------
吃到自己煮的那鍋滷肉, 我想起去年媽媽住院的時候, 某天我在家裡的悶燒鍋中發現一鍋己經酸敗發霉的滷肉,
那是媽媽去山上時燉的肉, 後來因為病危急忙入院, 那鍋肉就被人遺忘在悶燒鍋中約2-3個星期,
肉當然是不能吃, 只能丟了, 連鍋子刷了數次都還有股味….
“那是媽媽滷的最後一鍋肉…”
我有多久, 沒有吃過媽煮的飯菜了?
最近幾年回台中, 一方面媽身體不好, 總是我掌廚, 另一方面,大概也是因為媽煮的菜味道很平常, 沒有什麼讓我很想吃的菜. 不像蚵仔煎, 碗粿, 肉圓…等台灣小吃, 總是在我回台灣時必吃的名單上.
可是現在, 我好想再吃一口媽媽煮的菜.... 那些沒有什麼特別滋味的菜:
醬油炒豬肉絲(還不錯), 炒文蛤 (這道菜媽炒得還挺好吃的), 醬油紅燒吳鍋魚 (魚有草腥味), 芋頭豬肉鹹粥, 醬油蒸蛋, 電鍋蒸豬絞肉(醬油口味), 油炸/煎貢丸, 蛤蜊清湯, 竹筍湯, 蘿蔔排骨湯 (好吃, 因為我喜歡竹筍和白蘿蔔), “刺瓜”湯 (台語)....
我竟然想不太起來, 媽還常煮哪些菜. 算算也有十年, 我沒有認認真真吃媽煮的菜了…..
若是能重來一次, 或許, 我這些年回台灣, 我就不幫媽煮飯了, 或許, 我會要媽煮給我吃…
--------
小時候, 媽媽常用麵粉加蛋和糖水, 煎成餅給我當點心吃. 媽媽很少做麵食, 除了這種家常軟麵餅, 印象中我和媽一起做過2次麵食類的點心:
有次媽媽興沖沖地教我做”貓耳朵”. 說穿了就是麵粉團抓個小塊用姆指推壓一下.
貓耳朵吃的是麵的嚼勁, 當年媽沒有北方人那種揉麵的功力, 印象中, 那些下過水的貓耳朵吃起來有點糊...不甚可口....
當時爸爸對這一坨坨泡在糖水裡的麵塊很不欣賞: "妳以後不要再弄這個了, 很難吃"
媽的表情有點複雜...現在回想起來, 應該是一種不被欣賞的失望吧?
之後, 我沒看過媽再做貓耳朵…..但我卻一直記得這個叫貓耳朵的麵食
或許, 發明這道麵食的人, 最大的用意是親子同樂吧…
--
我們也做過"開口笑", 是從電視上的美食節目學的. 第一次我們剛看完電視馬上就做, 竟然非常成功, 每一顆都"開口笑".
隔一陣子媽自己做第二次, 可能步驟沒記全, 一下鍋去炸, 全散開了, 媽的信心大概受到打擊, 之後也沒再做了.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