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玉子屬桑科(Moraceae)無花果屬(Ficus)常綠蔓性植物,氣根多,易纏繞於岩石或樹幹上。葉互生,長橢圓狀披針形,全緣,革質,表面濃綠色無毛,葉背灰綠色,密生淡茶褐色柔毛,果實長倒卵形,表面綠色,成熟時黃綠色或紫色,具白色斑點。 連 雅堂於1921年著作之台灣通史的農業志中記載愛玉子名稱的來源,摘錄如下:「愛玉子:產於嘉義山中。舊志未記載其名,道光初,有同安人某居於郡治之媽祖 樓街每往來嘉義,採辦土宜。一日,過後大埔,天熱渴甚,溪飲,見水面成凍,掬而飲之,涼沁心脾,自念此間暑,何得有冰?細視水上,樹子錯落,揉之有漿,以 為此物化也。拾而歸家,以水洗之,,頃刻成凍,和以糖,風味殊佳,或合以兒茶少許,則色如瑪瑙。某有女曰愛玉,年15,楚楚可人,長日無事,出凍以賣,飲 者甘之,遂呼為愛玉凍。自是傳遍市上,採者日多,配售閩、粵。按愛玉子,即薜荔,性清涼,可解暑。」 道 光元年(1821)至今已有180年歷史,愛玉子是台灣特有的山地植物,一直廣受消費大眾喜愛,成為普遍化的消暑清涼食品,近年來受棲之中、低海拔地遭砍 伐,演變今日之野生愛玉採集需遠涉深山,採運艱辛,野生愛玉已逐漸減少,數量有限價格高,為供應市場需求,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鐘志明先生指出已進行「愛玉 低海拔栽培研究」多年,部分愛玉品種已能在低海拔平地結果,可望達成經濟化生產的目標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